打卡,《全球通史》p153
第六章 印度文明
印度文明是印度雅利安人(畜牧者)与当地土著居民文化融合的结果。雅利安人初以旁遮普地区放牧继续畜牧业的生活,后因铁器应用扩展到恒河流域,发现此地季风气候有利于栽稻、产量高而形成人口密度中心,进入以农业为重点的古典时代。先是建村庄、各行业兴起、河流促进贸易,经济不断发展,促进了政治上的统一——从部落到王国/共和国再到帝国统治,社会结构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公元前500年,以肤色划分而显示雅利安人优越感的种姓等级制度——祭司(婆罗门)、武士贵族(刹帝利)、农民商人(吠舍)和奴隶(首陀罗)成为延续至今的印度社会钢铁般的框架,种姓制度之外的是贱民,从事杀生等不洁行业而被社会隔离。这种等级森严,具有独特的职业、世袭原则和各等级不同的道德准则,以法、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的宗教制度统治着人们的思想、约束人们恪守准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吠舍富商越来越怨恨其上两级所享受的特权——婆罗门获得赠地、不缴税、不被判死刑和肉刑等,人们开始认识到自由是比规定的宗教仪式和死板的教义更富有意义且令人满意的东西,动乱频起,人们开始沉浸于纯粹的内心反省,瑜伽盛行、逐渐发展起佛教。
后来孔雀帝国建立起高效率、严厉、官僚政治的社会。阿育王则设法实行佛陀的温和教义、强调宽容和非暴力主义,促进了庞大且复杂的帝国的和谐。
不同于中国,印度历史模式是短暂的统一和长期的分裂——印度的统一是文化的而非政治的。印度文化强调的是忠于社会秩序而不是忠于国家~
到笈多古典时代的北印度帝国,则享有引人注目的繁荣,贸易量和安全程度均达到新高度。梵语传播到政府和世俗文学中,诗歌和散文欣欣向荣,科学方面也有杰出的成就——提出了"0"的理论和十进制,后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称为"阿拉伯数字"😂
Posted from my blog with SteemPress : https://changxiu.000webhostapp.com/2019/05/%e4%bb%8a%e6%97%a5%e9%98%85%e8%af%bb%e6%89%93%e5%8d%a1-6